南京人在土澳第18期
上期视频和大家聊到,我第一天上班,就被打了。这件事后来在墨尔本业内被传开,因为上了新闻。对于旅游,我就是以这么一个悲催的方式开始了。后来雷哥说要帮我找那群打我的人要个说法,其实我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他能给我讨个什么说法或者赔偿,果然后来发现,他也只是嘴上说说。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Zena姐的确安排我跟了一次团,是一位天津小伙子,叫小郝。可能因为来自相声之乡吧,他的口才非常棒,介绍了一些澳大利亚的历史,人文,但更重要的事就是介绍澳洲的产品。可在这群大爷大妈们进了店后我发现,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不强烈,买得最多的也就是不太值钱的绵羊油。
后来我在没人的时候,问小郝,这样能拿多少钱,他说这种产品销售现在已经比较难了,早些年可以。现在人都不傻,国内又规定不允许强制消费,所以购买力大大不如从前,而现在导游主要靠推自费项目。所谓自费,就是规定行程以外的一些行程或活动,导游自己定价。但这钱并不是导游一个人拿,要给司机和领队分,还要给店里交一部分,因为这种自费会影响客人的购买力,所以最后导游能拿到手的也有限。
这样一番解释后,Zena第一次在店里和我对话说的,我现在就能全明白了。
最后我问小郝,一年收入到底能有多少,他告诉我,墨尔本的导游一般一年也就5-8万,因为这儿是澳大利亚几个城市旅游做的最差的。悉尼的购物做得好,黄金海岸和凯恩斯可以推自费项目,而墨尔本是啥都不行。听到这儿,我的心算是凉了半截。搞了半天,我挑了一个最差的城市做旅游,哎,真是够背的。很多小伙伴听到这儿,尤其是在墨尔本生活过的估计就不干了,墨尔本周边那么多好玩的地方,怎么就是旅游最差的了?大家别着急,听我慢慢往后说。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正好进入了年春节期间的旅游旺季,我终于也开始自己单独带团了,可带的效果并不理想。在对于澳洲历史,人文以及景点的讲解,我都做的还可以,至少好几个领队都说我讲的不错。但问题是产品销售,我是真不行。一讲到产品,我是真开不了口。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不就是卖个东西嘛,为啥开不了口。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所以后来搞的领队对我也很有意见,因为销售不好,他们也拿不到提成。
记得有一次,和客人们在公园边走边聊,有位大妈问我,为什么总是要带他们去礼品店。每个城市都要去,他们不想买东西,就想好好玩玩,看看风景。这时我看领队不在,但又觉得不能把话说得太直白,于是我就对这位大妈说,你们一共花了7千多块人民币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玩。一张机票就是两三千,十天左右的住宿费至少也要四五千,就是用餐费、签证费、用车费等都不算,你这七千也不够啊,旅游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觉得大妈应该能明白了,但她还是显得有些不太高兴,只是没有再说什么了。
就在我带团的这几个月里,我通过网约车司机的群,又认识了一个人,叫小黄,他是个马来西亚华人。当时他说他缺司导,也就是司机兼导游,问我有没有兴趣跟着他干。我觉得多一条路总不是坏事,也就答应了。
说到这儿,很多小伙伴也许会觉得有点乱了,一会儿导游,一会儿司导。有什么区别吗?难道只是开车和不开车的区别吗?当然不是,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先把旅游里的这些小知识分享给大家。
传统跟团旅游是中国人很多年一直习惯的一种出行方式,尤其是去国外,语言又不通,安全性也不了解,所以跟团基本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由于人们出来总是想买些东西带回去,后来旅游公司为了降低收团的门槛,渐渐地把这种团做成了购物团,澳洲这儿称为ADS团。
第二种出行方式就是自由行,很多人喜欢自己做攻略和行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比较自由,行程也轻松,不会像赶场子一样。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这种出行方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自己在网上订酒店、机票。可以选择包车也可以选择自己租车。某程、某包车、某途8都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方式看似跳过了旅行社,其实平台就是那个最大的旅行社。就像某宝,明明是最大的中间商,却告诉你,你买东西是跳过中间商一样。
这些平台的乱入,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形式。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你去到国外,发现订的酒店、机票、车子有问题,平台其实很难及时为你解决的。回到国内后又是一大堆扯皮的事儿。这些平台为了低价竞争,在国外使用了大量的留学生,而这些人很多是没有运营资质的,所以在出了问题后,平台也是很难解决的。
我就曾看到过某平台的客人去墨尔本的大洋路,结果遇上澳洲路局的人查车,路局的人发现这是一辆非法运营车辆后,要求客人自己打车回去。要知道,这是离墨尔本两三百公里的地方。打车?搞笑吧。
那么我前面说的做导游,就是第一种出行方式下的,而司导就是第二种。这两种出行方式其中是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运转系统。其实还有第三种经济实惠的旅游形式,就是散拼,我后面再向大家介绍。
小黄让我跟着他干,我也欣然接受了。于是他让我先跟他的车,看看我的开车水平以及讲解水平。这次是一个小团,国内的两位大老板。我们一路开车从墨尔本前往悉尼,因为走的是海线,所以用了三四天的时间。也许是文化差异问题吧,车上小黄说的并不多,大多时间是我在和客人们聊,也聊得非常开心。但其实我当时的心情并不是特别好,一方面是刚被人打了不久,另一方面就是旅游方面的发展没有那么顺利,再加上澳洲这些年吃了不少苦,所以在聊天时,不自觉地就流露出那种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但两位老总对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后来也都成了朋友,回国时我还去广州看过他们。
在我们即将进入悉尼前的一天,途经了一座小镇Kiama,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风洞。中午,我们一行几人,就坐在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吃着外卖,面朝湛蓝的大海,点点波光像无数闪烁的星辰,朵朵白云,如同悠闲散步的老人,从空中懒散地飘过。两位老总都说,这是他们吃过得最开心,最放松的一顿饭,而这顿饭,其实只花了几十块钱。
这一行其实小黄只是把我当成了免费劳动力,因为我除了开车和陪客人聊天,他基本没有教过我什么。但我却觉得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这才是我要的旅游方式。
回来后,小黄说,你得先买一辆商务车,这样才能接待客人。于是我很快就买了一辆二手的韩国现代商务车。但当我开着车去找小黄时,他却告诉我,跟着他干的并不是我一个人,还有他的几个马来西亚朋友,如果有订单,要先满足他们,然后才能轮到我。听到这儿,我都傻了,不是你让我买车的嘛,怎么买完了又变了一副嘴脸?
我很无奈,但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过我知道小黄是在国内的平台上接单的,所以我干脆自己也在几个平台上都注册了。而这些平台并不是看你导游的能力,甚至连是否可以合法工作都不看,不仅把价格压得低到离谱,还要靠抢。手速慢了,连米田共你都吃不上。
好不容易忙完春节这一阵子,我带着无比郁闷的心情回国了。一方面,我每年都会回来看看父母,另一方面,我想找小高聊聊,看看这个旅游究竟应该怎么做。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