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如何写好新西兰学习故事,做看得见
写观察记录是很多幼儿老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在传统的师范院校,因为学校较少开儿童观察与评估的课程,老师又缺乏足够在一线实习磨练的机会,毕业后到幼儿园开始带班时,才发现写儿童观察评估真的很难,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个月甚至一学期后才开始猛补观察记录的状况。
有的幼儿园会使用复杂量化评估体系,把孩子的能力分为几级,有非常多量化指标,追求评估的精确化。可是,儿童的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是否能用指标去量化呢?生理发展上(如身高、体重)等可以量化,但是儿童内在的心智发展,恐怕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评估。
有的一线老师写观察记录时,虽然会发现孩子一些优点,但会更倾向于看到孩子的“不足”,“孩子缺什么,老师就要帮助他补什么”,不然老师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比如写小明总是不爱讲话,不主动社交,老师就鼓励小明多讲话,要主动地与人交往等。用自己期待的目光看待孩子,用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去评价孩子,成人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意识中。
有没有一种更好的观察记录和评估方式呢?
01/
新西兰学习故事
一种更好的观察记录和评估
幼儿老师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新西兰的“学习故事”,作为一套儿童学习评价体系,由新西兰早期教育专家卡尔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发展而成。在新西兰各类幼教机构中,学习故事被广泛地用来帮助教师观察、理解并支持儿童的持续学习,同时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和旅程。
与传统的观察评估不同的是,新西兰学习故事在评价儿童时,老师要发现儿童的闪光点,通过捕捉儿童学习过程中一个个让人惊喜的“哇”时刻,来刻画儿童作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形象,解读儿童的所思、所想、所为,并让儿童知道他的价值,支持他去发现和探究他感兴趣的事情,不再是盯着孩子的“不足”。
并且,儿童不再仅仅只是一个被观察者、被评价者,而是会和家长一起成为评价的主体,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另外,学习故事也是一套形成性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它不是孤立的,它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是每天教学实践中都会贯穿的方式。
02/
“做中学”,
零基础入门新西兰学习故事
对于刚开始接触学习故事的老师来说,学习一整套系统理论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是可以像孩子那样“做中学”,从“写作”开始,一边写一边领悟。
日敦社在观察中发现,长期从事新西兰学习故事写作、有丰富一线实践经验且善于反思的老师,更懂得如何帮助一线老师们入门新西兰学习故事!于是我们邀请到在新西兰两所知名幼儿园一线工作多年的张莎莎老师,带着她的经验、思考和成长,开启《21天新西兰学习故事训练营》,和大家一边练习写,一边步步深入学习。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是从“写作”入手,但更重要的是领悟学习故事背后的理念和思维,并运用这种理念和思维来建构一个温暖有爱的教育场域,促进儿童的发展。
03/
课程详情
04/
报名小贴士
/学习时间年4月24日—年5月14日/课程价格单人购买:元/人两人及以上拼团价:元/人/适宜人群幼儿园一线教师/招募人数限制60人/报名方式扫描上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