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新西兰将征收牛羊打嗝费

北京皮肤科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新西兰的农场主可能未来会很头痛,因为他们可能要为自家的牛羊打嗝买单了。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6月8日,新西兰公布了一项对农业碳排放进行收费的计划草案,以应对该国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牛羊打嗝。

牛羊打嗝的威力有这么大吗?

提到温室气体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二氧化碳,事实上,甲烷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而且,虽然在排放量上,甲烷的总量远不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但每分子甲烷的温室效应潜能却是二氧化碳的25倍。

而牛羊作为一种反刍动物,食物在肠胃微生物作用下,会充分分解并发酵产生大量甲烷,甲烷不能被动物利用,便以打嗝等形式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存储在植物的体内,但是甲烷一旦被释放,就很难从大气中再清除和降解了。

牛羊打嗝真的会使气候危机加剧?

畜牧业的历史要比人类开采、利用化石燃料的历史久远得多,细数工业革命以前的数千年里,地球并没有出现温室效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甲烷还有另一个特性,它在大气中只能稳定存在十年左右,随后会和大气中游离的氧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如果是以良好的畜牧方式(基于本地草场的小面积集中放牧和频繁轮牧相结合,避免草场退化),是可以额外促进牧草的光合作用,进而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畜牧业碳排放。

美国研究人员曾以一家再生型牧场WhiteOakPastrues为例,综合计算了这家牧场中牛打嗝、粪便及其他农业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正值),以及土壤固碳、植物固碳所产生的碳中和(负值),加减之后最终得到的是负值,即WhiteOakPastrues通过再生型畜牧实践,不仅完全抵消了本身产生的碳排放,还帮地球额外吸收了一部分温室气体。

但因为工业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将动物关在水泥建筑内集中饲养,使得现代畜牧业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发挥不出畜牧业本有的固碳潜力。

或许,改变人类的动物食品消费结构,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科科补充

近几年,关于中国人吃肉这个话题总是被国际上广泛讨论。

曾经就有人指出:中国人吃肉太多了,导致了全球变暖。

但事实上,这实属无辜躺枪,中国人的动物源食品消费习惯以猪肉为主,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牛肉和牛奶为主。

和牛羊产业相比,生猪产业并不是一个碳排放很高的产业,每千克猪肉的碳排放强度仅为5.8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但每千克牛肉和羊肉的碳排放强度高达39.7~44.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国际上这种对中国动物食品消费结构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没有科学依据。

全球个国家的动物源食品消费量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处于国际中间水平(75/);中国人均较低的动物源食品消费量和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使得人均动物源食品碳排放量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仍属于“健康低碳”型。

可以说,国人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对我国人均动物源食品碳排放强度处于较低水平的贡献很大,因为生猪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反刍动物。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中国科学报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