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顾城面条倒岳母头上,杀妻送子,为啥自
诗人顾城:面条倒岳母头上,杀妻送子,为啥自缢?众人:妻子有责
顾城,那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天才诗人,是一个充满才华的人,却也深藏着扭曲的灵魂。他的一生如同一首离奇的诗,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悲剧。
故事的开端,是他那个特殊的童年经历。他的童年并不快乐,那是一个在贫困和压抑中度过的时光。家庭的贫困,父母的争吵,让他早早学会了逃避,寻找自己的一片安宁。于是,他开始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求心灵的寄托。
在诗歌的世界里,他找到了一种解脱,那里没有家庭的纷争,没有社会的压力,只有自由的思绪和奔放的想象。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那种渴望光明的黑暗中。
然而,命运往往是善变的。顾城长大后,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一个曾经给他带来温暖和幸福的女人。但时间和生活的沧桑改变了一切。他们的婚姻变得陷入了困境,争吵不断,感情破裂。他曾苦苦哀求妻子不要离婚,请求再给他一次机会,但她早已心灰意冷,寻求着别人的怀抱。
绝望和愤怒淹没了他的心灵。在一刻的冲动中,他举起了斧子,砍向了妻子。鲜血如泉涌般流淌,他的眼中充满了疯狂和绝望。然后,他拿起了一根绳子,踉踉跄跄地走向了家旁边的那棵树……
这个悲剧的结局,如同一首令人心碎的诗,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一个天才的诗人,竟然因为一段离奇的出轨事件,走上了自毁的道路。他的诗歌鼓舞了一代人,却不能拯救他自己的灵魂。
顾城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夜,但也应该努力寻找光明。然而,有时命运会给我们一些无法承受之重,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绝望。这个世界充满了复杂和矛盾,就像一首令人费解的诗,需要用心去解读,去理解其中的真相。
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洒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温暖而明媚。在这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里,年生于北京的顾城儿时过得并不寻常。
顾城的父亲是位诗人,一位名叫顾工的文学家,而他的姐姐则名叫顾乡,一家人的名字都透露着浓厚的诗意。这个家庭仿佛被诗歌包围着,充满了文学的氛围。
然而,尽管家庭充满了文化氛围,顾城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们被下放到农村,生活陷入了贫困和艰辛之中。顾城因听不懂当地的方言,经常独自在田野里漫游,感受着四季的变迁,孤独成了他童年的伴侣。
在十岁那年,顾城辍学了。他的父亲,顾工,亲自教他认字和念书。这段时间,孤独似乎成了顾城生活的常态,而诗歌则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撑。
顾城在诗歌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兴趣和天赋,然而,他的父亲却感到担忧。他的儿子写的诗句充满了压抑和深沉,似乎是一种沉溺于黑暗的表达。顾工始终无法洞悉儿子内心的世界。
就在顾城十二岁的那一年,他创作了一首名为《我的幻想》的诗。
我在幻想着,
幻想在破灭着;
幻想总把破灭宽恕,
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
这首诗让顾工震惊不已。他茫然地望着儿子的文字,试图理解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他的内心到底在思考什么。这个小小的灵魂,似乎已经经历了太多,看透了幻想与现实的脆弱边界。
顾城的诗歌之路,注定是一条扑朔迷离、充满挑战的道路。而他的童年,也因这些诗意和孤独,成为了他诗人生涯中最初的一页。
顾城的童年充满了父亲的温情和故事的陪伴。父亲的每一次讲述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他在父亲的故事里度过了充实而宽广的时光。这个时候的他并不知道,这些故事会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然而,当他回到城市上学后,他的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特殊的外号——"故事"。每当他走进教室,同学们就会兴高采烈地围着他,请求他讲故事。虽然他很擅长说故事,但这种时刻却让他感到格外不自在。
他更愿意在回家后,独自给姐姐顾乡讲故事。姐姐是他生活中的知己,她总是愿意聆听他的故事,不管是多么古怪或者离奇。然而,有些时候,姐姐也会不耐烦,不想再听他的故事了。那时,他就会躲进自己的房间,对着墙壁默默讲述,仿佛在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
或许正是因为他从小特殊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他更喜欢与书本和想象为伴,而不是与人交往。这种孤独,或许也在未来的婚姻中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种子。
顾城,那个故事之王,内心深处有太多未知的故事,有太多的情感,无法被轻易理解。他的人生,就像一本精彩的书,需要仔细翻阅,才能揭示其中的奥秘和情感的复杂性。而他的故事,也将成为诗人传奇生命中的一页,永不磨灭。
年的7月,一列徐徐前行的火车上,23岁的顾城不经意地抬起头,目光落在了一个大眼睛的姑娘身上。她名叫谢烨,年仅21岁,但眼中的清澈和纯净却仿佛承载了整个世界的美好。
然而,顾城虽然心中激荡着情感的波涛,却因性格的内向和羞怯,不敢直接与谢烨交流。相反,他的手指更愿意舞动在纸上,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紧张情绪。他画遍了车厢里的每一个陌生面孔,唯独没有碰触到谢烨的形象。
坐在一旁的谢烨感到了一丝困惑:“这个人真是奇怪,为什么能画出那么多人的脸,却不画我的呢?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了他?”
出于好奇,谢烨决定站到顾城身旁,开口询问。这一问,两颗心瞬间拉近了距离,一种奇妙的默契在他们之间诞生。
话题从绘画展开,扩展到了诗歌,再从诗歌引出了电影,似乎没有什么是不能讨论的。他们一路上畅谈,分享彼此的兴趣和梦想,仿佛世界只有他们两人存在。
火车行至终点站,短暂的相遇似乎已经注定,但这段时间足够他们彼此了解,彼此陷入了深深的情感中。分别时,顾城将一张纸条递给了谢烨,上面写着他的地址,而谢烨也留下了她自己的地址。
回到各自的城市,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几个月内,他们的书信已经堆积如山,字字句句都是深情的倾诉。顾城,作为一位诗人,用如梦如幻的文字,赋予每封信以独特的情感和魅力。
谢烨的心被那些深情的文字深深打动,她感觉自己仿佛沉浸在一个诗意的世界中。她按照地址找到了顾城的家,心怀着期待和忐忑。
当顾城出现在谢烨的面前时,她惊喜地发现,他并不是冷漠的陌生人,而是一个呆萌的青年,衣服口袋上沾满了点点墨水,给人一种可爱的印象。那个火车上的陌生小伙子,原来就是当时备受瞩目的著名诗人顾城。
他们相视而笑,那一刻,心中的期待和疑虑都变成了灿烂的阳光。这是一个命运的邂逅,一段因书信而开启的浪漫爱情故事,注定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顾城和谢烨的恋情如燃烧的烈火,瞬间燃尽了两颗年轻的心。顾城为了与谢烨更频繁地相聚,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安逸生活,返回上海。在那8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穿越城市的喧嚣,来到谢烨的门前,邀请她与自己约会。
他们的恋情,如同一幅绚烂的画卷,在城市的拥挤街头上演。谢烨像是陷入了情感的漩涡,她对顾城的一切缺点都视而不见,只想与他永远在一起,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然而,爱情并不总是能够顺利达成婚姻的承诺。顾城向谢烨求婚,却面临了另一道难题——准岳父岳母的强烈反对。原因,竟然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个小伙子精神不正常。他们指出,顾城的奇怪之处数不胜数,二十多岁的大男人竟然连扣扣子都经常弄错,甚至连打出租车也常常失败,然后气急败坏地将钱撕成碎片。
顾城既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又难以控制情绪。对于这样一个男人,谢烨的父母如何能够无忧地把女儿托付给他呢?
他们为了断绝两人的来往,决定将谢烨禁锢在家中,严禁他们见面。然而,顾城却展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坚持。他找来木匠,制作了一个箱子,形似棺材,足够容纳他的身躯。只要谢烨不能出门见他,他便守在谢烨家门口,住在这个自制的“箱子”中。
邻居们议论纷纷,纷纷表示顾城是个精神病患者。谢烨的父母也难以承受旁人的言论,最终不得不做出妥协,愿意让谢烨嫁给顾城,医院接受精神检查,以确认他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这段曲折的恋情,伴随着爱情与现实的纠葛,成为了两颗年轻心灵的一段深刻回忆。而顾城,也因为这份坚持和爱情,在谢烨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烙印。
年的8月15日,那是一个温暖而浪漫的夏日,27岁的顾城和25岁的谢烨在爱情的殿堂里缔结了美好的婚姻,为这段火车恋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们的婚姻,注定是一段浪漫传奇。
婚后,他们的生活一度如同童话般美好,充满了恩恩爱爱和甜甜蜜蜜。然而,爱情的路途上总会有不少波折和插曲。
就在结婚的第二天,顾城却突然提出了令人震惊的建议:“我们一起自杀吧!”谢烨听后心生恐惧,她劝慰着丈夫,试图稳住他的情绪。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城对谢烨的依赖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不允许她去上班,也不允许她继续她的学业,要求她几乎一天到晚都陪在他身边。
谢烨的母亲是位睿智的女性,她深知女儿的才华和潜力。她劝谢烨要继续完成学业,寻找自己的事业。然而,顾城却听从了岳母的建议,却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他的不满。
他怒气冲冲地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倒在了岳母的头上,然后咆哮着:“我要杀人,我要杀人!”这一幕让谢烨的母亲心生不安。
婚姻中,善良的谢烨表现出了无比的宽容和理解。尽管丈夫的行为异常,她选择原谅了他,用她深情的眼神和温暖的笑容,去化解丈夫内心的困扰。
然而,作为母亲,她对女婿的担忧从未减少。她明白,女儿的选择已经成为定局,无法改变,但她一直忧心忡忡。
他们的婚姻,既充满了甜蜜的时光,也夹杂着情感的坎坷。每一段婚姻都有其特殊的色彩,他们的婚姻,也因为顾城与谢烨之间特殊的情感和依赖,显得格外独特。在外人看来,他们总是手牵手,幸福地前行,而背后却隐藏着更多的情感复杂性。这段婚姻,终将成为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章。
年,谢烨和顾城远赴新西兰,这是因为顾城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的研究员,邀请他教授古典文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两人也获得了新西兰的国籍,将这片美丽的土地当做了自己的新家。
如果顾城能够安心在大学里做一名老师,也许他们的生活本可以像普通知识分子一样安稳幸福。然而,顾城却无法适应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繁琐,于是他任性地辞去了工作,和谢烨一起来到了激流岛,买下一所老房子,开始了他所谓的“世外桃源”式的隐居生活。
这段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据他们的朋友舒婷回忆:
"虽然他们在国外多年,买地置屋,安家
生子,给我的感觉还是吃不饱。”
顾城辞去了工作,他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在岛上开始了一段非常特殊的生活。他们养了多只鸡,依赖卖鸡蛋和春卷为生。
对于一个本来有着文学天赋的女性来说,如今却不得不每天围绕着数百只鸡忙碌。谢烨的生活几乎全部围绕着养家糊口展开,这不禁让人感到心酸。
根据新西兰的法律规定,普通家庭只能养殖不超过12只鸡,因为鸡群的嘈杂声和令人不快的气味引发了邻居们的多次投诉。小镇官员上门劝说,但是顾城却因此生气,竟然将多只鸡全部杀害,然后将所有鸡头装在一个袋子里,扔在小镇官员的桌子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舒婷回忆说,顾城在婚姻中是非常强势的,他试图掌控谢烨的一切,要求她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他所规定的框架内完成。
吃饭,他不允许谢烨做炒菜,因为他认为烹饪会浪费时间和火源,所以他坚持要在一个锅里煮菜和米饭。
穿衣,谢烨的服装必须得到顾城的指定,她不能戴耳环和项链,而且游泳时甚至不能穿泳衣,必须一直保留着自己初恋时的长发辫子,不能剪,不能烫,最终只能盘在头顶,这个发型一直保持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居住,谢烨必须住在一个偏远的荒岛上,远离城市的喧嚣,和顾城一起劳作,养鸡养鸭,为了维持生计而辛勤努力。
行动,谢烨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听从顾城的指挥,她必须随时在他能够看到的地方,且不能发出一丝声响,以不影响顾城的创作。
尽管顾城不屑于学外语,也不愿意学习打字和开车,却选择了住在国外。他要求谢烨学习这些技能,然后为他充当秘书、保姆和司机。
顾城的姐姐顾乡在《顾城的最后14天》一书中表达了这是顾城深爱谢烨的表现之一,她写道:
"他俩在他心目中是一回事,烨学英语
学开车学打字,他就不学了,他说不要
学重了,节省下半个人的精力,可以干
更多的事。”
然而,最讽刺的是,他节省下来的半个人的精力并没有为家庭创造出更多的生产力,相反,他将它用在了另一个女人身上。
这段特殊而复杂的婚姻,充满了控制和依赖,是爱与权力之间的纠结,也是两颗心在沉重的束缚下苦苦挣扎的故事。
后来,谢烨怀孕了,渴望将这个孩子生下来,但顾城却坚决反对,理由竟然是不愿与别人分享谢烨的爱。在无奈之下,谢烨只得终止了怀孕。
然而,当她再次怀孕时,谢烨深知如果再次终止怀孕,可能就再也无法实现做母亲的梦想了。尽管顾城威胁要自杀,她还是勇敢地决定将这个孩子生下来。
然而,当孩子降临世界时,顾城却没有表现出作为父亲的喜悦,相反,他不断劝说谢烨将小孩送人,并将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威胁。
有一次,小孩闹腾不止,顾城竟然毫不犹豫地将他摔在地上。在另一次,当小孩两岁时,他对小孩的行为不满,居然一脚将他从沙发上踢了下来。事后,顾城解释说小孩的存在让谢烨忽略了他。
一次,当外国朋友舒婷来看望他们,一同逛街时,谢烨看到了一个售价1.99美元的小青蛙玩具,上面还写着“madeinchina”。她提议:“给儿子买一件中国制造的东西吧!”但顾城坚决不同意,二话不说便躺在地上耍赖。只有当舒婷购买下那个小青蛙玩具,说要送给小孩后,顾城才爬起来。当谢烨看向舒婷时,她的眼中已经充满了泪花。
曾经,谢烨精心制作了一份奶糕,她出门打工赚钱养家前,叮嘱顾城在饭点给孩子吃。可当她回家时,发现孩子什么都没吃,而顾城却将奶糕全部吃掉了,小孩饿得哇哇大哭。
顾城甚至生气地表示,谢烨是一个狡猾的骗子,说好了只要生下女儿就留下,生下儿子就送人!对他来说,儿子就像是童话城堡中的毒草,他的世界里不容许第二个男性存在,哪怕那个人是他自己的儿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谢烨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一个毛利人家庭中。
顾城以这种方式无情地将母子分开,想象一下谢烨当时的心情,肯定是如何的心如刀割。
后来,他们收到了一位国内朋友的来信,一个名叫李英的女性,表达了她要加入他们的“桃花源”生活的愿望。李英是顾城的忠实粉丝和崇拜者。
李英与顾城夫妇相识于国内的一次文学诗词研讨会。在那个会议上,有专家批评顾城的诗歌,谢烨认为那个专家在攻击顾城的人格,于是她义愤填膺,与专家争论不休。
当时,李英还是一名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她站出来力挺顾城,为他辩护。夫妻俩非常感动,后来他们成了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英竟然爱上了顾城。当她听说夫妻俩即将出国,她意识到如果不向顾城表白自己的感情,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了。
于是,她匆匆赶到了顾城家,当面表白了她的爱意。而谢烨则坐在一旁翻阅着杂志,看不出丝毫情感波动。
顾城一直梦想着建立一个女儿国,因此他非常高兴有了新的成员加入。他热情地欢迎了李英的到来,而令人惊讶的是,谢烨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抵触情绪。李英的到来似乎对她来说是受欢迎的。
年7月,李英用自己辛苦卖鸡蛋挣来的钱买了机票,来到了激流岛,于是这段荒诞的“三人行”生活开始了。
后来有人猜测,谢烨之所以同意李英加入,背后可能隐藏着令人心痛的秘密。她或许希望李英的到来可以陪伴顾城,这样她就有机会脱身,去看望她日思夜想的儿子。
母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顾城把孩子的食物吃光、把孩子摔在地上甚至踢他一脚,这可能是谢烨开始不再爱他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回到激流岛的那个时候,可能会看到一个奇特的画面:谢烨在劳作,而刘英和顾城在谈论诗歌,或者欢笑交流。顾城曾经这样定义他们的关系:
“我是贾宝玉,谢烨是薛宝钗,李英是林黛玉。”
他认为谢烨是他用心塑造的爱人,而李英则与他天生一样。英儿的到来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情的真谛。是的,从他的角度看,他们三人似乎确实相似,都有着自私和无情的一面!
顾城的姐姐顾乡在《顾城的最后十四天》中写道:
顾城曾说:“我把心放在谢烨那里,让她来照顾我,我感到非常安全!”他从未考虑过,或者说无法容忍将那颗心拿回来,即使他在思念英儿时,他也会坚持让那颗心一直掌握在谢烨手中。他享受这种感觉,他不能容忍谢烨对他的爱产生一丝怀疑。
因此,在顾乡的眼中,顾城是一个深爱着谢烨的、内心纯洁的孩子。
继续说他们在激流岛的生活。
即使再浪漫的感情,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原本没有工作的夫妻俩在李英到来后的日子里生活更加困难。李英回忆道:
“我住的地方是客厅的一个角落,没有门,只有一条窗帘,这使我感到非常尴尬,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顾城的脾气也变得更加喜怒无常,他常常拿起斧头砍树,流露出对生活的不满和沮丧。李英说:
“我和谢烨从外面回家的时候,非常担心他已经自杀。”
年,也就是刘英来到激流岛快两年的时候,顾城接到了去德国讲学的邀请。起初,他不愿意离开,但由于生活贫困,再加上谢烨和刘英的劝说,他最终同意去德国讲学,赚些钱养家。
后来,谢烨提出了一个办法,她对顾城说:“为什么不写一本书,将你的痛苦写进去?”于是,顾城开始创作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小说,名为《英儿》。
这本书详细地描绘了他与英儿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甚至包括他们寻欢时的细节描写。这些文字都是由顾城口述,由谢烨打字整理而成。
在《顾城的最后十四天》中,顾乡写到:
他们偶尔会吵架,当谢烨含泪对顾乡说:“我跟你说过,你写那本书我受不了,我一个人哭,你知道吗?每当我感到孤独无助,只要有人来安慰我,我都可能爱上他!”虽然她难以忍受这本书,为什么她还鼓励顾城去写呢?事实究竟如何,如今已无法得知。答案或许隐藏在背后,也许是谢烨害怕如果她提出离婚,舆论会对她发起不公正的攻击,而她会难以承受。
在那个年代,激流岛的生活外界无法理解,理想主义泛滥,如果她坚持离婚,顾城会感到孤立,光是那些不明事理的文艺青年的言辞就足以淹没她。
然后,谢烨终于提出了离婚,但这一次,顾城陷入了狂暴,几乎掐死了她,她的头部数天都感到疼痛。当地居民报了警,原本打算将顾城强制送去接受治疗三个月,但因谢烨拒绝签字,警察没有将顾城带走。
事情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在一次激烈争吵后,顾城用斧头伤害了谢烨,医院,但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然后,顾城选择了一棵树上吊自杀。那时,大鱼几乎到达了激流岛,但谢烨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5岁!
顾城留下了四封遗书,其中有许多责备谢烨并表达了他对小木耳的爱:
"烨走了也罢,英也私下与别人好。在岛上和一个叫小**,在德国和一个叫陈**的人,现在正在分家离婚,她说要和陈生个娃娃,烨许多事一直瞒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计划地毁灭我的生活,烨也好心救过我几次,但到她隐情处,她和陈就盼我死。
今天我过不得了,烨要跟别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
有人问我你就说我是爱三木的。
木耳: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和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
在顾城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谢烨提出离婚的时候,他最终开始妥协于现实,同意让小木耳回家,好好照顾他。但对谢烨来说,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她的心已彻底冷却!
顾城自杀后,许多媒体和文人纷纷发表文章,为他的杀妻行为辩护,试图洗白,称他是有原因的。这些人还指责谢烨不无辜,声称她的死是她自找的,如果她没有提离婚,就不会有这一切。他们还攻击谢烨,说她应该为顾城的自杀负责。
然而,唯独谢烨的父母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是一场血淋淋的杀妻案!顾城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杀人犯!而女儿的离世,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痛苦和可怕……
顾城在《英儿》中写到:
“斧子是用来砍木柴的,也可以用来砍伐姑娘的生命。”
英儿幸运地逃脱了这一命运,后来她写了一本书,名为《魂断激流岛》,否认曾爱过顾城,称谢烨是虚伪的“宝姐姐”,甚至宣称自己曾遭受顾城的性侵犯!而善良而无助的谢烨则死在了顾城的斧头下。
那一年,顾城和谢烨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
在那个特别的时刻,顾城说:“我将静静地守望你,让我的一生都洒满光彩。”
谢烨回应道:“我深信自己是幸福的,甚至这份幸福令我几乎无法呼吸。”
开始的幸福如此美好,然而结局却如此悲烈!如果有来生,愿那一趟列车上的他们不再相遇!这是一个故事,关于爱情的荣耀与悲伤,它如同一颗明亮的星,闪耀而短暂,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