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教徒逃离到敦刻尔克撤退,看日不落的英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t52mall.com/bdfcs/bdfby/2143.html
英国,曾经辉煌无比的日不落帝国,让世界“极昼”了两个世纪。但是今天却沦为二流发达国家。英国到底错过了什么,才造成今天的局面?▲英国地图1、逃离的清教徒,用感恩节嘲讽了大不列颠今天的美国,上流社会似乎有着统一的血统: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裔的白种人。他们绝大多数是英国清教徒的后裔。这些清教徒因为受到英国天主教势力的迫害,乘五月花号,辗转来到北美。当时的北美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但英国清教徒们,在登陆的不毛之地,连基本生存都是问题。▲美国领土来源幸好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给他们包教包会的培训了捕鱼、狩猎、种植、摘果子。移民们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帮他们重建家园,设立了感恩节,有了香喷喷的火鸡和南瓜饼,有了独立战争,有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感恩节,更像是对大不列颠的嘲讽。▲感恩节美食2、年,GDP排行榜上的pk赛年,并没有GDP(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在年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才正式提出这个概念。直到年,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在确定美元霸主地位的同时,把GDP作为反映各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统计工具。但是,年,奠定了今天GDP排行榜排位基础。▲现在的英国女王年轻时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两国都在战争中觉醒反思,成为今天GDP的第二和第三。这一年,美国GDP反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一直保持到现在。▲美国《独立宣言》GDP背后,反映了英美底牌上巨大的差距:英国偏居几个海岛之上,连接世界的方式是海船,即使是海军再强,也要跨过重洋。岛内更是气候不佳,多雨多雾;美国则是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的格局,中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密西西比河贯穿南北。▲英国伦敦英国巨大的领土、资源、人口短板,成为一张张即将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旦箭在弦上,则是大厦全倾。3、殖民独立,让英国回到海岛时代瓦特是英国的英雄,它开启了工业革命。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有重要意义,制造业原料的需求却是重中之重。于是,英国的皇家海军驰骋天下:▲南非,英国殖民非洲的起点之一以印度为主的东南亚;以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主的澳洲;以南非作为突破点的非洲;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北美;即使是控制力最弱的南美,也有众多的海岛之争。当时除了南极洲,其他大洲都有米字旗在飘扬。但是,物极必反,英国对殖民地的畸形统治,让各地的独立来的有条不紊,又井然有序。▲印度庆祝独立日的大阅兵独立让英国丢掉的不仅仅是殖民面积,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经济和资源。尤其是印度。印度是英国最富裕的殖民地,美洲也好,非洲也罢,英国殖民的时候,这些地方都穷得惨不忍睹。只有印度,人口众多,土地广博,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印度泰姬陵如果当年有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东印度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榜首,第二名都难以望其项背。失去对印度的控制,让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几个海岛而已。4、敦刻尔克,撤掉的还有皇家的荣光一战打得糊涂,只能说胜负未分,但主角已经不是英国,而是法德。二战可把英国的脸都打光了。▲电影《敦刻尔克》海报年,英法两大欧洲强国,他们精心布置的防线,在德军的机械化部队面前,仿佛一层薄薄的宣传单,中看不中用。英法联军30多万精壮,被困在了一个叫敦刻尔克小小的海港。只要德军再进一步,20多万英军将走入战俘营,保家卫国的重任只能靠童子军。尽管英国创造了奇迹,九天时间把将士们撤到了英国本土。但是大量的辎重、补给以及大不列颠的好运和荣光,都被留在了战火纷飞的欧洲。▲艾森豪威尔将军,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诺曼底登陆,更像是一场世界霸主的交接仪式。美国带着衰退严重的英国和法国,猛揍实力恐怖的德国。今天的英国有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唯独陆军没有冠以“皇家”二字。原因说法有很多:比如陆军由国会掌控,没有皇家的事儿;比如陆军的团级建制被冠以“皇家”二字,再弄出“皇家陆军”就重复了。▲不属于英国王室的英国王子王妃但是,二战中陆军如此糟糕的表现,皇家觉得蒙羞,也很有可能是考虑因素之一。最后,二战同盟国胜了,但是英国经济,败了。5、日不落的极昼已过,米字旗只是曾经如今世界各国中,国旗的左上角有还有米字的国家屈指可数。澳大利亚、新西兰、图瓦卢、斐济、库克群岛和纽埃。▲国旗上还有米字的国家后四个国家,在浩瀚的太平洋中享受温暖的日光浴,在国际舞台上,只算是配角中的配角。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似乎也只是在王室大婚的时候增加一下转播量。之前新西兰还因为自己国家的国旗上面有米字,殖民色彩太浓,与澳大利亚的国旗又很像,想换来着。要不是选出的方案实在惨不忍睹,大不列颠则又丢了一块儿名义上的殖民地。最后值得骄傲的,可能就是左侧通行吧。目前,世界上有不到60个国家是左侧通行,不到右侧通行的三分之一。当年,英国人的佩剑在身体的左侧,左侧通行,防止相对而行的两人佩剑相撞。左侧的习惯被殖民的方式播散开来,并延续到今天,怀旧了日不落曾经的辉煌。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