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零到共存,新西兰经历抗疫的冰火两重天

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今天聊一下新冠病毒在新西兰的肆虐情况。

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两场战争。一场是俄乌地区级别的冲突,硝烟四起,天天上媒体头条。另一场是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战斗,两年多过去了,看不到硝烟,也没看到结果。

今年两月份起,新西兰一改以往的清零战略,决定与新冠病毒共存。从而,日确诊人数暴增,从每日数百人串至2万多。什么时候达到最高峰值?不得而知。

从以往的一例封城到现在的万例躺平,新西兰人经历了抗疫情的冰火两重天,现在应该是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01瑟瑟发抖,狼真的来了,确诊者暴增,身边人中招

说实在的,记得第一次病毒爆发的时候,封城近一个月,领着政府的补贴,也休息了一个月,当时心里还有一点点小高兴。但这一次确实不一样了,害怕得有点瑟瑟发抖,狼真的来了。只有多万的人口的小国,日新增感染的病例竟然多达2万多,感染未治愈的总人数竟达到20多万人。数字巨大吓人,而且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大到国会议员,奥克兰市长,小到像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身边的朋友,工作中的上下游中小伙伴,都不断传出有中招的消息。

打个比方说,你和一群战友端着枪往前冲,身边不断有人中枪倒下,你还得硬着头皮上,就这感觉。

虽然现在不是封城,但人、车的流量明显少很多,出于对疫情的恐惧人们尽量的减少了出门。大多数的工薪族,尤其是基础岗位的员工,还得朝九晚五的出勤。哪天中招,就看个人的运气了。

02无论在学校还是单位,只要没确诊,你得继续上学或者上班

下面聊一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确定和疫苗接种的情况。

政府规定:密切接触者不再隔离,除非你有症状或者是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者。换句话说你在学校或者工作场所,只要没确诊,该工作的继续工作,该读书的继续上学,该干嘛就干嘛!孩子们要继续上学是为了让家长们安心工作;家人们要继续上班就是要让经济不要再掉链子。即使是这样,不少工作场所由于出现了集体感染,人手短缺而出现了关门歇业的情况。现在整个经济形势,就像中国七八十年代的短缺经济,什么都缺,而且一天一个价。03从清零到共存,发动人民战争,政府从台前走向幕后

第三、聊一下政府的抗疫战略,从清零到共存的战略转变,人民群众逐渐走向了前台,而政府反而从前台走向了幕后。

战略的制定,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自己的能力而定的。

就疫苗接种情况而言,

12岁以上的人群中,96%的人接种了第一剂;94%的人接种了第二剂;另外还有73.8%的人接种了第三剂。

在五到11岁的小孩中,只有52%的人接种了第一剂,另外只有1.2%的人接种了第二剂。

五岁以下的小孩不要求接种。

高的医院的病例入住率和致死率,使得和病毒共存的战略变得可行。由于日新增感染的病例数超出了政府的核酸检测能力和病毒追踪能力,所以政府索性躺平,发动人民群众,自己检测,自己上报,政府从台前走向了幕后,实现了资源的组织、信息的汇总和政策的调整。

所以现在去快检中心,一般不会给就地检查,还是直接给你几个快检盒,让你回家自己检查,自己汇报。实地的人工核酸检测,则留给更需要的人,以节省政府的人力和物力。

每一次的政策转向,它的车轮下都有一批受害者。共存战略下损失最严重的,就是孩子们了。

如果说注射一次疫苗就是披上一层护身的铠甲,那么大人们穿着两到三层护身铠甲,而五到十一岁的孩子中只有一半穿了一层铠甲,而剩下的另一半再加上五岁以下的儿童,全部在病毒中裸奔。奥克兰有超过90%的中小学,50%的早教中心都出现了确诊案例,目前全新西兰总共有超过20名师生受感染。

在百年不遇的大瘟疫面前,我们是不幸但又是有幸的,因为我们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多少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又有多少家庭悲喜剧在各地上演。作为地球的主宰,如何消除成见,携手抗疫,考验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从进化论角度,病毒也不得不在传染性和毒性之间做一个平衡,以实现和人类共存的目的。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