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人民币,最近发生了较多变化。

不管是哪种变化,对于中国来说,都是大事。

关系着贸易出口,关系着通货膨胀,也关系着国际发展。

人民币,全球第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人民币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创下历史新高。

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2.88%。

年5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中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

另外年9月初,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宣布,中国采购俄罗斯天然气将改用人民币和卢比支付。

几组数据说明,中国的外汇储备充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认可有所提高,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都保持了较高吸引力。

今年1-8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4.7%,至3.3亿吨。8月份,原油进口量同比减少9.38%至.4万吨。

中国依旧是石油进口大国,俄罗斯的石油和煤炭出口中国,都改用人民币来结算,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给中国带来的购买成本上升压力。

这对于中国是有利的。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直逼7.2。

1美元可兑换的人民币多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民币贬值了,我们手里的钱,缩水了。

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能获得的价值变低了。

同样的东西,贸易出口的量可能要增加,盈利却不会提升。

不过我们也清楚,美国币值不稳,其他国家货币也会受到影响。

首当其冲就是欧元、日元、英镑等美元指数占较大比重的,另外加元、澳元、新西兰元也会出现一定程度贬值。

那么撇开美元不谈,我们和其它国家还是在原来那个币值水平上,影响不大。

按理来说不会影响我们的贸易出口竞争力。

关键点就在于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那么购买以美元定价的大宗商品原材料成本就会上涨。

贸易额是增加了,可成本也增加了啊,盈利上不来,只是“保本”经济,算不上积极作用。

且自疫情以来,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的流动性不足。政府多次调整货币政策,稳经济,稳收入都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单从房地产来说,居民信心还没有恢复,信贷需求还有待扩张,此时加大贸易出口,国外收益上不去,国内收益起不来。

对于资产收益,就工就业都不算好事。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20%

市场的反应是真实的,央行的反应是及时的。

业内人士预测,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还没有结束。

今年以来,美国多次联储加息,美元指数大幅上涨,年内涨幅高达18%,人民币贬值,尤其是“破七”之后,压力较大。

对此,央行重新将远期售汇业务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什么是远期售汇业务准备金率呢?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

上调至20%,可以提高银行远期售汇成本,降低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进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外汇市场供需平衡,也有助于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目前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通胀水平温和可控,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本文仅做交流,不做任何评判、观点、建议)

来源:且说金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4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