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正开大洋洲丨记者手记在新西兰煮好
01:45川观新闻记者伍力视频郝飞在新西兰街头吃上一碗成都担担面,味道之巴适,这是我们没有料到的。而店主的创业经历,也给我们诸多启示,小店故事,不失为共建“一带一路”中企出海的有益参考。采访期间,“丝路花正开·‘一带一路’十周年”全球调研行大洋洲组来到了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一家小有名气的成都小吃店。店主肖萍,个子娇小,一头短发。干起活来雷厉风行,典型的四川女人。来到奥克兰以后,肖萍选择从最接地气的成都小吃担担面做起,一路创业至今。如今,肖萍在当地开设6家分店,她的面馆也成为奥克兰的网红打卡美食店之一。如何在新西兰煮好这碗担担面?肖萍告诉我们,“有坚持也有创新。”在制作工艺上坚持。面条要根根劲道,考验师傅对火候的把握,“挑早了面条太硬,挑晚了又软绵绵的。”味道要坚持成都风味,翻炒出锅的臊子飘香,一些调料也是从国内采购而来。但是,地道并不是绝对卖点。“四川人吃得麻辣,老外是吃不惯的,你的产品必须与市场需求贴合,不然就撞得头破血流!”于是,担担面的辣度降低,汤要多加点,钟水饺要做得长条一些,增加甜度……这些都是肖萍一路摸索出来的生意经。创新不止于此。为了适应当地法律法规要求,肖萍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明晰账务往来和工资发放,和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店铺管理软件,和人才服务公司合作进行人力资源架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我们就专攻产品,努力做到标准化。”肖萍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川企选择走出去,但出海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新西兰采访期间我们也了解到,有的川企因为不适应当地环保、用工等法律条款,以及对市场发展的误判,最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如何守正创新适应市场,如何尊重海外的文化习惯与法律法规,这都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将遇到的一系列挑战。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出海闯荡,写下更多精彩的创业故事。
上一篇文章: 同名不同地,哪个你熟悉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下一篇文章: 六大英语国家该如何选择一文见分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