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中国蔬菜越种越多,华人菜农告诉你
▼
来新西兰超过十年以上的移民知道,新西兰肉类不少——但就是蔬菜,吃来吃去总那几样。
在洋人超市里,长期就是西蓝花、芹菜、包菜等几种蔬菜,和祖国大地丰富的蔬菜品种相比,少得可怜。
不过就在近几年,情况开始有所改善。
不仅华人超市里蔬菜品种越来越多,很多洋人超市里,也开始出现亚洲新品种了。
这背后,其实离不开移民的努力。
三代种菜
引进多个中国品种
从田头走过来的叫AllanFong,是奥克兰南部地区的一位菜农。
他是第三代中国移民,祖上来自于广东开平。
那是年代,他的家族从开平一个小村落里来到新西兰。
先是帮人家做工务农,后来逐渐在奥克兰以南的Pukekohe安顿下来。
奥克兰是火山地形,尤其是Pukekohe地区属于优质的火山土壤,非常适合耕种。
这里,终于让他的家族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从此扎了根。
就这样,近70年,一晃几代人过去了,他的家族一直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作为第三代传承,现在,他成了中国蔬菜在新西兰的积极推广者。
他会向那些不太懂中国蔬菜的人一一介绍这些菜的名字和口味,这是他种的甘蓝。他说,甘蓝茎和叶子一样重要,因为在中华食材中,这种茎类的质感和口感也是不可缺少的。
而这个是大家熟悉的上海白菜(ShanghaiPakChoy)、上海青。如今,新西兰主流的洋人超市都开始售卖这种中国人最熟悉不过的青菜了。
这种蔬菜在新西兰接受程度很高,他说,因为可以烹饪的方法很多,也很容易烧熟,口感也比较甜。
至于下面这种“菜心”,正在慢慢推广中。在广东传统的吃法中,通常煮2-3分钟,然后放一点酱油,作为一道小菜。
“有的人有种误解,说菜心如果开花了,吃上去就会很老。其实这是误会,还是会很容易烹饪……”
还有这种“小白菜”。“小白菜很像上海青,不过是广东人爱吃的品种,口味和上海青接近。如果你下面条,放一点小白菜也会很好……”
为了让大众接受
亲自下厨做菜
引进一个新品种,在新西兰并不那么容易。
华人移民人口比例并不高,如果要大规模种植,就一定要让社会大众都能接受。
今天,AllanFong和他的品牌TheFreshGrower已经种植了30种不同的蔬菜品种,包括雪豆、菜心这种小众作物。作为一个供货商,各大超市也都很认可。
但以前,并不是这样,很多挫折,伴随一代代走来。
他们家族最早种的品种之一就是洋人的Coslettuce生菜,结果是以失败告终。
而他接手时,那时的家族企业名称为HopLee,也没有今天这么成功。
“我小时候一直不想当农民。我15岁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后来,很不幸父亲生病了,只有母亲一个人管理农场。”
“当时的情况是,要么我们这一代接着干,要不然农场就没了。”
他先开始干,不久弟弟Colin也加入了他。
后来,他开始引进新的品种,但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大超市不接受。
“我没有办法让超市收我的蔬菜,我想,我还是要想办法。”Allan说。
他就经常去参加新西兰的FoodShow(食品展),然后找独立的超市一家一家谈。
有人不知道这些菜的口味怎么样,他甚至当场做给他们吃。
当这些中国菜有了一定的接受度,也正是他重新翻新他的品牌,改名为TheFreshGrower的时候。
AllanFong也是新西兰第一个引入长梗茎西兰花(SlenderBroccoli)的人,每一个新的外来品种,都有一个让本地人熟悉的时间周期。
“我还专门盯一些名厨,跑去他们的餐厅向他们推广……那个时候,真的很艰难……”中国菜农在新西兰的秘诀懂“四时之气”其实,AllanFong家族的经历在新西兰的历史上并不少见。中国移民在新西兰种菜,留下的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前,新西兰人叫他们是“Chinesemarketgardeners”,就是种菜的中国人。追溯历史,他们大多来自广东,祖上大多是先来新西兰淘金的。
但金子挖完了,还要立足生存,很多人选择了老本行——务农。
随后他们会开蔬果店,也会挑着菜去当地的集市上卖。开始,因为挖矿多在南岛的原因,他们在奥塔哥地区比较多。
再后来,就慢慢北迁,奥克兰附近也有不少人安家落户。
这是年的一张照片,一家中国人在开的蔬果店门口。
有一种传说的说法,说中国人在新西兰之所以种菜能够立足,是因为懂“四时之气”。
他们几世都有用中国农历时间来帮助管理种菜的特点。有了农历的帮助,他们可以采用更严格的轮作模式,一年种植几种作物。
另外在早期,中国菜农也是最善于使用马粪、猪粪、羊粪的农民,他们会将其粉碎后和土壤拌在一起。
说到这里,没人不信了……老一辈的中国菜农有不少新西兰人不会的绝招。
一个担心:
希望房地产不要那么贪婪
当AllanFong的爷爷在新西兰种菜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家的后代在新西兰种植中国的品种,还返销回了中国。
现在一周两次,他家种的菜会运往香港,成为那里货架上的新鲜食材。
当然,也有令他担心的一些事情。
最近两年,奥克兰发展太快,不少开发商看中了奥克兰南部平阔的土地,水泥和砖块正在侵蚀这片新西兰最好的种菜土壤。
新西兰只有15%的土地适合粮食生产,而这些土地有可能被城市的持续扩张所吞噬。
今天公布的报告说,在过去的20年里,被吞噬的农业高产土地面积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报告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蔬菜的供应会越来越贵,民众也将付出经济代价。
在南奥克兰,不少菜农都曾经提出过这种疑义,因为这里的火山土壤不是新西兰其他地区都有的。
新西兰不是蔬菜大国,每年既要进口一些品种,也会出口一些品种的蔬菜。
在出口的品种中,以西蓝花、包菜、胡萝卜、番茄、洋葱和生菜为主。
也希望新西兰以后有一天,也能出口更多华人爱吃的蔬菜。
现在,AllanFong的家族后代,也就是移民第四代,正开始进入家族的蔬菜生意。
“对我的父母和祖上来说,务农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时间长,工作辛苦。他们认为,孩子们接受教育,在办公室里工作。但现在,观念也变了。”他的孩子学了厨师,会更理解如何推广各种不同类型的蔬菜。
仍然是每天三四点钟就起床,仍然是忙前忙后,仍然满怀期待着下一季的耕作成果……
这是华人的口福,也是华人的骄傲……
参考资料:Vegetables.co.nz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