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零到放开,超额死亡会有多高给老人接种
12月7日颁布新十条是疫情管控正式放开的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疫情的结束。冬至刚过,伴随着首波染疫高峰,新闻信息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讣告。
还有各地殡仪馆满负荷运作的消息,开始让很多人初步近距离感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威力。也让不少人质疑放开是否那么美好或者正确。
事实上,放眼全球,长期努力实现“动态清零”,搞严格疫情管控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并不只是中国独家。
偏居南太平洋的岛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的香港特区、台湾省,还有越南,都在、年两年的时间内坚持实施动态清零、对外闭环管控的防控政策。
越南年夏季被印度输入的D株(德尔塔)破防,之后无法清零被迫提前放开共存。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完成全民疫苗接种后,分别在年底和年2月正式放开。
香港特区因为年底国泰航空空少O株(奥密克戎)输入管控破防,也事实上进入共存状态。台湾省则是今年4月放开共存。
之前实施“压制曲线”策略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也是在今年初取消压制策略,走向放开共存。
所以说,新加坡、越南是年8、9月走向共存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还有香港特区实际上都是年初走向共存的,台湾省略晚一点,是今年4月。
这些国家和地区从动态清零到放开共存,先行先试,提供了真实世界大量的参考案例和经验。放开后发生的种种,都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我们先来看一下放开之后这些国家的超额死亡率。因为“新冠感染死亡人数”实际上并不足以完全反应疫情带来的包括医疗挤兑在内的死亡影响。
美国20、21年超额死亡万,超额率20%超额死亡是按疫情之前几年(一般是-)的平均死亡人数,预估在没有疫情情况下“正常”合理的死亡人数(黑线),然后与现实中的各种死亡总人数相减,得出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
这本来也是疫情防控的首要目的。所以,“超额死亡”比“新冠死亡”更完整、更准确、更全面体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与各种防控措施的效率。
但是,超额死亡的数据也相对比较难得。我们来看这些有详细死亡统计数据国家图形化的历年死亡数据(1-12月)。澳大利亚,放开后死亡人数有一定增加。
新西兰,放开后恰逢南半球秋冬季节死亡人数有所增加,8月转暖后基本恢复常态。
日本放开后春季和秋季分别有一个一定程度的死亡增加。其余时段的微增可解释为人口进一步老龄化。
新加坡去年9月放开后出现了一个超额死亡率近40%的波峰,今年3月又因为O株扩散出现了一个近30%的超额死亡。
韩国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不够高(80%),放开后今年3月因为O株扩散出现了一个近60%的超额死亡。但之后转为平稳,基本没有超额死亡。
台湾全民接种率高,超过90%。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制的“高端”疫苗效果不够好,另外75岁以上老年人1针接种率80%,2针完全接种率只有74%。放开后从4月到8月出现25%的超额死亡后,目前超额死亡仍较为明显。
曾经出现大悲剧的是香港。由于香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普遍迷信“传统医学”,不接受疫苗和现代医学,在疫情暴发前夕的年2月初,80岁以上老年人1针接种率只有33%。
70-80岁老年人也只有60%,60-70岁为74%。而其他中青年人反而都超过80%。在O株BA.2的冲击下,3月份香港老年人出现了感染-重症-死亡的海啸。
到3月底,80岁以上老人感染新冠死亡人,感染-死亡率达10%。70-80岁老人也有人死亡。医院全面超负荷运作,超额死亡率达到了%,也就是死亡人数是平时的2.6倍。
对于万人口、80岁以上老年人有40万的香港来说,这次死亡风暴是非常惨痛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但是高度集中在老年人身上。
香港特区的沉痛教训,各国的成功经验,都在指向一个基本道理——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是后疫情时代的关键,80岁以上老年人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这个问题上,欧美和东亚尤其是大中华文化圈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反差。
香港第1针接种率在疫情曾经肆虐收购老年人性命的欧美,疫苗研制出来后都是首先供给医务人员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接种。
深受其害的老年人也积极响应,大部分国家老年人接种率迅速超过90%,乃至接近%。
澳大利亚第1针接种率而在疫情防控一般都不错的东亚和大中华文化圈,反而是中青年积极接种疫苗。老年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顾虑”“不相信”而不接种疫苗。结果就变成这样了。
当然,在也收到惨痛教训之后,香港地区的老年人也终于开始积极接种疫苗。6月份后香港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接种率超过70%,70-80岁超过85%,60-70岁超过90%。
香港的死亡情况也转为平稳,基本没有发生超额死亡现象。疫情造成的超额死亡成为过去时。香港的情况也可以反推目前放开之后的大陆。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一针接种比例90.68%,全程接种比例86.42%,加强接种比例68.75%。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一针接种比例76.6%,全程接种比例65.8%,加强接种比例大约40%。这些数据都优于7月份之后的香港。
但是,各地具体的情况差异很大。出乎意料的是,农村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反而远高于城市。
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老龄化程度高的大城市,60岁乃至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只有一半左右,拒绝接种的大有人在。
如12月初广州公布8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首针接种率只有52.7%。整体上相当于香港2月底疫情已经开始暴发时的水平。一场悲剧不可避免。
但在广大农村基层地区,老年人接种率反而更高。在大城市接种比例低下的情况下,拉高了全国的比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一针接种比例90.68%,全程接种比例86.42%,加强接种比例68.75%。
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一针接种比例76.6%,全程接种比例65.8%,加强接种比例大约40%。
很多人对此不相信,但这是真的。在乡村里,村民们上网不多,大多没有后遗症、并发症之类的概念,‘疫苗犹豫’也就随之少了很多。
城里人上网多,接收到的信息多而杂乱。尤其是老年人,经常沉浸在网络上错误信息的海洋里,也就有更多顾虑。最终代价要有自己承受。
当然,接种疫苗之后,由于各种基础病,老年人还是有可能不幸去世,但这是概率问题。
香港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接种1针后死亡率下降一半,2针降为不接种的25%,3针为11%,4针为7%。
具体来说,不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人,感染-死亡率高达近15%,每7个老人就要去世1个。1针为7%,2针为3.8%,3针为1.6%,4针为1%。
相当于每60、个感染者才会不幸去世一个人。而且香港的数据统计标准是任何感染新冠后28天内死亡的都统计在内,包括了死亡原因是基础病,基本与新冠无关的情况。
对于80岁以上高龄老人来说,由于每年各种突发疾病、基础病发作也在随时带走老人,这个比例已经可以认为是很低了。
因此,高龄人群打疫苗比不打疫苗,死亡率大幅下降,可保平安。不打就面临着七走一的命运,这是香港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
所以,现在很多人忧虑农村,笔者反而对广大农村表示审慎乐观。因为农村地区的接种率比大城市高得多。
现在面临挑战的反而是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感染经验教训,广大农村也有一定的缓冲时间去改变缺医少药的局面。
新冠这个病的特点,不是一上来就是重症,因为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也有个时间过程。一般是在感染5-7天后出现重症,14天左右死亡。
所以重症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7天,死亡高峰比感染高峰晚14天。综合分析,未来一到两周将会迎来重症的高峰。
像北京达到感染高峰是12月13日,那么12月20日进入重症高峰,12月28日左右将出现死亡高峰。
疫情之下,这个冬天正在经历离别之痛。但在这个冬天,我们还可以用紧急接种凝聚起超越病毒,跨越悲伤的力量。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11月30日开始,全国新冠疫苗注射针剂数明显逐日攀升,从11月28日的10.3万针,到12月12日,已经达到.3万针。
就香港经验来说,赶在疫情到来前接种,14天后发挥效力,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根据各国经验,这次疫情第一波冲击要持续到春节后。年的春节非常早,是1月2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2月5日。
到春节之后全国整体上感染了一轮,疫情会有明显减缓,到2月底、3月初基本能够恢复正常,也就是天气开始转暖的时候。
之后虽然还有重复感染的困扰,但是超额死亡将会大幅减轻乃至消失(依靠疫苗接种情况)了。
那么无论我们准备的怎么样,选择放开都比继续封控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利益。
总之,我们对新冠病毒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完全轻视它,也不要视为洪水猛兽,从科学上真正了解它,认识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39.html